博鱼五月的陕西北部神木市,阳光洒满大地,生机勃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诞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我国首套国产化年产50万吨中低温煤焦油STRONG沸腾床加氢裂化装置。在这里,渣油与加氢催化剂在炽热的温度下热烈相拥,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化学反应。这场反应中,渣油的转化率高达90%以上,每一滴原油都在这里焕发新生。
这一壮举的缔造者,正是来自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方向晨团队。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技术难关,实现这一重大突破。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每年大量进口石油,怎样将宝贵的石油“吃干榨净”?石油炼出汽油等轻质油品后,剩下的“渣油”怎么办?这就是方向晨的工作。经过20多年的钻研探索,方向晨带领团队让低价值的“渣油”变为高价值的燃油,年可产生千亿元的效益。
40余年来,方向晨潜心研究石油炼制技术博鱼(中国)官方网站,他主持开发了10余项具有引领性意义的炼油加氢技术博鱼(中国)官方网站,为我国加氢技术跨入国际领先行列博鱼(中国)官方网站,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方向晨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8年,那时国家引进了4套加氢裂化装置,拉开石化领域浩浩荡荡的科研序幕。也是在这一年,中学起就热爱化学的方向晨,成功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与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1982年,踌躇满志的方向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到研究院后,在具体选择哪个科研方向的问题上,他面临着抉择。加工工艺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催化剂是当时院里最主要的专业,但他并未去追寻热点,而是选择了“坐冷板凳”——关于加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为了把支撑加氢过程反应内核的知识了解清楚,方向晨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试验场从事炼油加氢试验运行工作。在这里,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细致观察和研究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积累起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988年,方向晨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被派往英国天鹅海大学反应工程专业进修。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了一年的时间。回国后,他承担起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科研任务——中国石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缓和加氢裂化动力学实用数学模型”。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方向晨带领团队熬过计算和实验的循环往复、挺过夜以继日的大量研究,最终成功建立起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精准测算不同原料和条件下的加氢反应结果,而且可以指导工艺试验和催化剂开发。由于应用空间广阔,该模型荣获1994年度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搞科研就像农民培育果树一样,也需要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正是这十几年的‘冷板凳’塑造了我的职业生涯,为我应用催化反应工程知识指导炼油加氢系列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向晨感慨道。
开辟含硫原油加工的新路线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石油消费量急剧增长,导致我国大量进口原油。这些原油含硫比例较高,如何处理这些原油成为炼油技术的一大挑战。
高压循环泵的作用是让沸腾床中的原料流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反应,要想去掉高压循环泵,得想办法让沸腾床里的原料自己动起来。在炼油技术中,催化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让原本黏稠的原油转化为各种油品和化工原料。国外的沸腾床用的催化剂是大颗粒条形的,由于催化剂颗粒较大,如果没有高压循环泵提供动力,沸腾床里的原料很难流动起来。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全国的大街小巷中,大量的机动车仍在排放着滚滚黑烟,这背后,汽柴油产品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同事们眼中,方向晨的科研能力令人肃然起敬。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科研方向,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我们团队氛围非常融洽,方教授总是鼓励我们各抒己见,这样才能相互弥补,共同进步。他的谦虚和包容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第一研究室课题组组长刘丽对方向晨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时代的巨轮疾驰而过,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推动着各个行业不断前进。在这股洪流中博鱼(中国)官方网站,石油炼制行业也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节能降耗之路永无止境,对于氢气循环系统能耗高的痛点,方向晨大胆提出将氢气溶解在油中,借助液体油完成加氢循环。面对业界对这一技术路线的质疑,方向晨潜心钻研基础知识,开发出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并于2008年率先完成工业示范,2012年开始进行大型化工业装置运用。与同规模传统装置相比,采用该技术的柴油工业装置总投资降低20%、能耗降低54%。
“化学家可能在实验室里独自研究就能取得成果,但工程研究却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我是幸运的,因为身处中国石化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彼此紧密协作,携手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正是这份团结与协作,成就了研究院技术转化率高达80%以上的辉煌业绩。”回首过去,方向晨充满感恩,他深知,科研之路绝非一人之力所能行,而是需要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共同铸就。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打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激励动员广大工程师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表彰活动。2023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表彰,首届共有81名个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章是我国工程师领域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