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博鱼boyu·体育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3009538673
当前位置: 博鱼boyu·体育 > 博鱼boyu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博鱼在线官网化工产业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7-23 12:10:06 点击:

  博鱼仪器信息网化工产业专题为您整合化工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工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工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工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工产业话题讨论。

  目前全球所有的顶级化工企业都在投资生物技术研究,生物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在中国,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能源、环保、食品、材料、纺织、建筑等领域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发展生物产业既依赖化工科技的突破,同时也将推进传统化工产业升级。工业生物技术:掀起绿色制造革命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将是生物产业中的快速发展领域,也是我国应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及时跟进的新兴行业。提升现代发酵、生物催化等技术,打造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对于促进传统化工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是缓解化石能源紧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到2020年,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精细化学品的生物法制造将替代化学法的30%~60%。发展生物产业,需要加强重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加快传统化学制造业的改造。重点包括开发生物燃料、溶剂、氨基酸与有机酸、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生物材料、生化产品等,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生产乙醇、乳酸、1,3-丙二醇、1,4-丁二醇、琥珀酸等平台化合物,扩大乙烯、聚乳酸、纤维素等大宗原料化工品和生物材料生产规模,支持生物可降解溶剂、润滑剂、绿色表面活性剂、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酯(醚)多元醇等绿色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化技术开发,注重赖氨酸、谷氨酸、苹果酸、木糖醇、柠檬酸等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生物合成开发规模。在生物环保领域,应加快推广应用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绿色生产工艺新工艺、新设备,重点发展高性能的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农用生物制品:变革传统农化产业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也是生物技术大展身手的舞台,特别是农药和化肥领域,发展以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等农用生物制品,对于农业发展关系重大。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物农药,具有资源来源广、低污染、低残留等优点。推广生物农药是实现现代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在诊断、制剂工艺、环境监测等环节上还缺乏配套技术,产业体系不健全,应重点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病理、药理、代谢研发,制订生物农药标准规程等,加强生物农药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开发技术,开展病毒制剂、真菌制剂、蛋白制剂、壳寡糖制剂等新型生物农药的产业化。在化肥领域,针对传统化肥肥效快、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化肥产品的使用效果,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产业更新升级。采用生物酶活化剂加入磷肥生成生物酶活化磷肥,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和氮的损失,提高磷的利用率和延长肥效,而将金属蛋白酶加入尿素中开发的多肽尿素,也可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生物原药:扩大规模问鼎高端作为生物产业的重点和高端领域的生物原料药产业,我国暴露出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目前生化类原料药主要产品为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类等,很多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高。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原料药等高端领域,由于产业研发投入高、成果转化难度大,国内产品还主要以仿制为主。我国生物医药的技术专利明显偏少,上市的专利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博鱼在线官网、日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生物原药行业必须着力发展以现代前沿科技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品,转变现有生物原药企业产业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尽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大批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 形成一批有自主技术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突破以、重组人胰岛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主要产品的重组白蛋白,以及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等生物技术原料药产业。

  2023年11月23日,“岛津化工色谱新技术沙龙”在中国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五大煤制油气战略基地之一的陕西省榆林市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聚焦化工行业热点,围绕化工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新挑战和新需求展开,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升煤化工区域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会议邀请到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链企业,如煤基乙醇、煤制烯烃、煤制油以及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会。沙龙现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高级经理陈志凌先生致开幕词。陈志凌经理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了欢迎。岛津历来重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致力于新产品、新应用方案的创新和研发,以配套成熟的大项目解决方案、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得到了石化和化工用户越来越多的信赖,多年来岛津保障了众多石化、煤化大项目的成功运行。在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实验室检测设备方面,岛津丰富的产品线能够为研发、生产质控等多个环节提供所需的专业分析仪器。我们期待本次沙龙活动能够为化工行业的各位专家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能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共享合作成果,推动化工分析检测发展!主题报告发表人: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李冬教授发表题目:《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的探索和实践》李冬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表达了开发利用中低温煤焦油的重要意义,然后分享了中低温煤焦油开发利用的技术难点以及其团队的解决思路及成果,强调了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该课题推进的重要性,完成了煤焦油加氢制清洁燃料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应用。发表人: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焦龙教授发表题目:《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在石化领域的应用》焦龙教授介绍了石化化工领域常用的快速分析方法,涉及到色谱、光谱等学科,以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现状、石化化工领域常见的色谱和光谱标准,同时重点分享了润滑油、航空煤油等最新分析技术,最后对石化化工领域未来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发表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环境化工行业组李言发表题目:《岛津化工热点领域合作和成功大项目》李言先生介绍了化工行业岛津和国内龙头单位在热点领域的合作情况,展示了岛津多年累积的化工项目成功案例。岛津以完善的产品线可以给各细分领域的化工项目提供分析技术支持,为化工产业升级发展做出贡献。发表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GC产品组李学伟发表题目:《岛津气相新附件及特色检测技术》李学伟先生介绍了近年来岛津气相色谱产品线的发展现状以及围绕石化化工行业需求变化所做的创新工作,同时详细分享了岛津今年推出的一系列附件新品(如高精度气体稀释仪、高压液体进样阀等)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案例,同时也概况性介绍了岛津GC特色技术,如BID-2030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Nexis SCD-2030硫化学发光检测器、cGBS-2030气袋进样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发表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LC产品组 王鑫发表题目:《岛津LC面向化工领域最新方案》王鑫先生介绍了化工行业对液相色谱检测的需求,围绕不同液相系统对柴油、航空燃料、难溶性聚合物、氢能等分析检测提供了岛津特色的应用方案。发表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 陈刚发表题目:《岛津煤化工最新解决方案分享》陈刚博士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在煤化工领域的新应用,重点结合岛津在煤化工新材料及相关热点分析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享。发表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业务部PS团队沈宏发表题目:《岛津试验机在石化化工行业的应用》沈宏先生介绍了岛津试验机在化工行业的对应方案:从夹具,软件,接触和非接触引伸计,大伸长空间,高低温试验装置等性能都有非常好的优势。证书颁发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先生为发表专家颁发沙龙活动纪念证书,并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总结。李军波部长表达了很荣幸邀请到化工领域的各位专家莅临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既有化工领域的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岛津工程师介绍相关成功案例、硬件软件热点方案,尤其是针对化工转型推出的新产品和新应用方案。岛津每一款新品的推出都是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开发的,因此岛津一直持续了解和收集化工转型过程中用户的新需求,希望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为化工行业提供更好的,更全方位的技术博鱼在线官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续岛津希望与各位专家一起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携手共进,行稳致远!后记我国是世界化工大国,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既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也和产业链下游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相关。国家对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主旋律,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为抓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聚力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目标。在岛津气相色谱创新发展66年之际,岛津针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一系列附件新品,如:DLTR-2030高精度气体稀释仪、LSV-S高压液体进样系统、HTCT-D新中心切割单元和STOV-2030增强型柱阀箱等。在本次沙龙活动的现场,岛津实物展示了部分新品,引发大量关注,成为与会专家的热议话题。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我国正成为崛起中的化工强国/strong/ppbr//pp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15年全球产量占比36%,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可是全球化工50强却只有中石化上榜,难免给人以大而不强之感,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也只能达到海外可比公司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但对任何产业而言,大都是强的基础,先有高产量和高营收才能有其后的高利润和高附加值。/pp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同期欧美企业却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削减了资本开支,装置不断老化,新产品研发也趋于停滞,对我国的优势大幅削弱。/pp目前我国化工已到了可以和欧美全面竞争的临界点,未来10年将会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海外化工列强的追赶和超越,中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一.png style=width: 495px height: 314px width=495 vspace=0 hspace=0 height=314 border=0//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从MDI看国产化工的突破/strong/span/ppbr//pp说起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第一反应无疑是万华化学。/pp02年万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MDI生产工艺,实现了巨大的产业突破。但当时万华只有2万吨产能,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远逊于海外企业。/pp经过10余年的发展,16年万华MDI产能已达到180万吨,跃居全球第一,成本和工艺能力也居于全球最高水平。/ppbr//pp并且万华还通过投产PO、TDI,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成为各类聚醚材料的一体化供应商。在扩充上游原料的同时,公司还不断研发MDI下游更为高端的精细化工产品,如HDI、TPU、改性MDI等等,可以说公司正在成为全球MDI领导性企业。其实万华的成功只是我国化工产业全面升级的一个缩影,取得突破的子行业还有很多,以下仅举几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二.jpg//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丙烯酸产业链/strong/span/pp09年国内最大的丙烯酸企业还是以BASF、台塑为代表的外企在华子公司,其产能也不过16万吨,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pp但民营的卫星石化在短短5年里,产能就从4万吨产能扩张到48万吨,18年公司还将再投产36万吨丙烯酸,同时上马两套45万吨PDH实现上游原料丙烯的自供。届时不但总产量将赶上BASF,Arkema和Dow,居于全球第一梯队,装置的单套规模和成本控制也将达到全球最高水平。/ppbr//pp在丙烯酸最大下游尿不湿用高吸水性树脂(SAP)领域,公司过去5年产能也从3万增加到15万吨。但考虑该产品国内80万吨和国际350万吨的需求规模,目前又主要依靠进口,对应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并且全球现有5大厂商中的三大雅、住友和Bayer都缺乏上游原料丙烯酸配套,相比之下卫星的全产业链优势非常明显。未来5年如果能够复制丙烯酸的赶超经验,跻身全球5大,公司也将成为和BASF并驾齐驱的全球性丙烯酸龙头企业。/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三.png//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C4产业链/strong/span/ppbr//ppC4比C3产业链的产品规模要小很多,依然涌现出齐翔腾达这样的优质企业。/ppbr//pp其10年上市时只有4万吨甲乙酮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并不突出,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扩建到18万吨产能,占国内70%和全球50%的市场份额,远超当年全球最大企业日本丸善化工。而且公司还依托甲乙酮,新建了20万吨异辛烷、35万吨MTBE、20万吨顺酐和15万吨丁二烯产量,构建起完整的C4下游产业链。/pp尤其是丁烷氧化脱氢法制丁二烯,改变了其传统只来自大炼化副产品的工艺路线,达到全球该领域最高技术水平。而丁二烯又是C4下游体量最大的产品,总量高达15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虽然目前该工艺由于成本偏高还不具备经济性,但是未来随着全球轻质化带来的丁二烯供给不足,如果价格上涨超过新工艺的成本阈值,公司也将有望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 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PTA产业链/strong/span/pp12年以前我国作为纺织大国,PTA产能只有2千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0%,而且单套装置小(80万吨左右)、加工费高(700元/吨以上)、全球地位一般。/pp但是其后我国PTA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新增产能高达1200万吨,这些新装置无论是单套规模(200万吨)还是最低生产成本(350元/吨)都处于全球最高水平。/pp现在我国不但是PTA的产量大国(全球占比70%),也是当之无愧的强国,在整个产业链上呈现了压倒式的竞争优势,海外已经几乎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该产业链上还在不断的向上延伸,从最初的纺织到涤纶丝、聚酯,再到近几年的PTA,我国已经相继成为全球霸主。/ppbr//pp未来该产业链的升级已经延伸到最源头的炼油和PX,预计3年后,我国将新增PX产能1660万吨,届时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一举扭转目前60%依赖进口的窘境,整个产业链也形成了从最上游原油到最终端纺织品的闭环。/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5.我国化工产业赶超是全方位的/span/strong/pp除了前文所述,我国在化工各个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很多企业都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pp醋酸乙烯行业的皖维高新,玻纤行业的中国巨石,产能都居全球第一位;/pp氟化工行业的东岳和巨化,分别是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最大企业;/pp预涂膜行业的康得新做到了全球第一,并还在进军光学膜领域;/pp氨纶行业的华峰氨纶和炭黑行业的黑猫股份,都居全球第二位;/pp钛白粉行业的龙蟒佰利也提升至全球第四位;/pp复合肥行业的金正大和史丹利、味精行业的阜丰和莲花、维生素行业的兄弟科技和广济药业、橡胶制品行业的三力士和圣奥股份等也都跻身于全球在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pp像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国全面赶超国际水平的优秀化工企业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属于中国化工的时代正在来临。/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兼并收购助力产业腾飞/strong/span/pp行文至此,读者恐怕都会感觉到我国化工产业并不弱,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那为何全球化工50强中却难觅我国化工企业身影呢?/pp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化工行业过于分散、优质企业往往都只是在单一领域发展,不像国外发达企业大量通过兼并收购,业务领域横跨多个化工子行业,自然收入和利润规模也都远大于我国企业。/pp因此我国化工企业本质上不是大而不强,而是强而不大,单科冠军很多,全能冠军太少。/pp但从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周期性行业在发展中后期的产业集中度往往会快速提升,如洛克菲勒化工和卡内基钢铁的成长史中都有大量的兼并收购。而我国产业并购较少的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即使竞争力不强,在预算软约束下也难于破产,民企中的落后产能又由于所在地的环保和税收监管不严而具备低成本优势,同样不易退出。可是去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通过环保严查,关停了大量落后产能,还借助国家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国企的兼并重组,甚至在民企集中的地炼行业也成立了地炼集团,创造性的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ppbr//pp除了国内并购以外,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也在加快。/pp如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浙江龙盛2010年收购全球最大的染料企业德司达,一跃成为新的全球老大,/pp行业老二闰土也收购了德国的约克夏公司,我国整体染料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pp2011年万华的母公司完成对博苏的收购,建立了在欧洲发展的桥头堡,并在随后几年大幅改善了博苏的经营绩效。/pp中国化工集团近两年海外并购也是大手笔频出,先是收购了全球蛋氨酸巨头安迪苏和欧洲老牌轮胎企业倍耐力、再是并购全球农药第七大企业ADAMA,今年又斥资440亿欧元控股了先正达,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种子方面的短板,同时也跃居全球最大的农业企业。/ppbr//pp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全球化,产能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也将助力我国化工企业获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四图五.png//ppbr//p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我国化工产业的核心优势在哪里?/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br//strong/span/pp纵观过去30年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尿素、甲醇、纯碱、氯碱、轮胎起步,逐渐扩展到三烯三苯、MDI、丙烯酸、工程塑料、有机硅等中游化工品,最近又开始向更高端的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制造能力越来越复杂,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pp可以说我们每突破一个子行业的技术壁垒,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知识、复制技术,并加以创新,最终凭借着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做到全球第一,进而又以此为依托,继续征服下一个子行业,全产业链推进的态势非常惊人,而其背后体现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点。/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1.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 /span/strong/ppbr//pp历史上的中华腹地北接大漠、西邻高原、东南方向都是大海,封闭的格局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我们天然就理解体系,发展任何产业都会采用系统化方式全产业链推进。/pp体现在化工行业,就是我国的产业链配套异常完善,实现在从最低端的尿素、甲醇到最高端的新能源、新材料全覆盖,该优势不但冠绝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不多见。这既为下游提供了廉价和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上游提供了海量的市场需求。/pp展望未来,我国不多的产业链盲点也在被快速填补,如:过去3年利用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丙烷资源,我国新建了500万吨PDH装置,实现了丙烯自给,其投产速度和规模甚至都超过了更靠近资源的美国同行;/pp未来我们还将利用美国乙烷出口的契机,大量新建乙烷裂解产能,进一步实现乙烯自给;/pp另外还将通过新建大炼油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PX高度依赖进口问题,基本填补上我国在上游的最后几个短板。/pp如果未来油价涨回至80美元/桶以上,我国特有的各类煤化工技术也有望弯道超车,成为全球上游最具竞争力的工艺。/pp另外我们在SAP、PMMA、丁基橡胶、TDI、PC、水性涂料和氯化法钛白粉等中游领域也在快速突破,并崛起了一批优质的企业。/ppbr//pp下一阶段只要再攻克碳纤维、石墨烯、电子化学品、高端精细化工品等几个制高点,就有望彻底打通整个化工产业链,届时综合配套优势将进一步强化。/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终端市场容量优势明显/span/strong/pp我国人口规模高达14亿,是欧美的4倍、日俄的7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年,还在于以每年10%的速度继续成长。/pp沿海发达省份的3-4亿人年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消费能力并不逊色于欧美。/pp内陆省份也在大量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如郑州、重庆等都建成了巨型产业基地,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pp而且我国政府高端关注民生,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博鱼在线官网,过去5年累计脱贫人数近6千万,未来3年还计划实现剩余7千万人口的全面脱贫。/pp另外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百姓获得感不强的问题,大力推进棚改和公租房,改善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条件。这些举措都使得底层民众也可以分享到改革成果,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pp可以说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我国化工龙头企业哪怕只是做到工艺层面的改良创新,占据国内的领导地位,规模上就很容易做到世界第一。/pp从我们近邻日韩的经验看,其化工产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下游制造业全球占比的提升,毕竟本国产品更容易打进本国制造业的供货体系。/pp而我国化工下游的中国制造也在全面崛起,如家电领域的格力美的,工程机械的三一中联,通信领域的中兴华为、电子产品的联想小米,和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快速走出国门的高铁、核电和基建。/pp另外未来10年,国产汽车、大飞机、芯片和OLED面板等领域也有望突破,出现国际级品牌。未来随着这些国产制造品牌在全球的攻城略地,我国化工产业也将以配套的形式大幅扩张海外市场份额。综合国内外市场的空间,我国在任何单个化工产品上,都可能做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生产体量,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更为明显。/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3.基础设施配套优势明显/span/strong/pp千年以来,我们都是大一统的中央帝国,擅于用制推进大项目,历史上就建成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pp09年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海量资金,建成了全球最为高效的运输网络。/pp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pp高铁总里程2.2万公里,比全球其他国家总和还多;/pp全球最高桥梁的前六名都在中国,跨江大桥已突破百座;/pp世界十大港口中我国占据了7席,最大的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占到全球10%,也是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pp如果将中美11年数据进行比较(其后美国不再更新),中国物流费用和周转量为8.4万亿和15.9万亿吨公里,美国为8.1万亿元和9.4万亿吨公里,吨公里成本为0.53元和0.86元,美国是中国的1.62倍。剔除仓储后的吨公里运输成本中美分别为0.28元和0.54元/吨,美国是中国的1.95倍。仅看公路的话,中美的公路物流总量分别是5.1万亿吨公里和4.2万亿吨公里,总费用为2.7万亿元和4万亿元,吨公里成本为0.53元和0.94元,美国是中国的1.79倍。/pp11年以后我国还处在基建高峰期,60%以上的高铁都是近5年开通,同期美国却受制于政府开支不足,基础设施日益老化,我国相比美国的优势还在扩大。/pp而且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发达的工业国,如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不单是交通基础设施,在电力和水的供应、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等方面都是全方位的领先。/pp很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人力成本低于我国,但如果能源不能稳定供应、运输成本过高、产业链缺乏配套导致供货周期缺乏保障,制造业也难于我国竞争。另外我国电商发展领先全球,很多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都被简化,货物周转率大幅提升,企业库存成本显著下降。可以说物流网、能源网、信息网,三网融合正在共同编织起一个高效快捷的中国基础设施体系。/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4.政府支持优势明显/span/strong/pp历史上我国的产业策略就是重农抑商,严厉打击投机,鼓励民间资本劳动致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也通过各种扶植政策鼓励制造业的发展。/pp虽然近10年地价涨幅很大,但由于土地国有,即使商业和建设用地屡屡拍出天价地王,工业用地转让仍然维持在很低的价格,两者价差一般在8倍左右,甚至一线倍之多,这方面的隐形政府补贴金额非常巨大。/pp另外优质化工企业一般都可以享受到15%的高新企业优惠税率,其在技术研发和新项目建设上的投入还能获得政府补贴,如万华化学八角项目今年的财政补助就高达12亿元。/pp针对化工产业高度依赖配套的特点,国家还通过顶层设计规划了沿海7大化工产业基地,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条件,建设了很多地区级的化工产业园。/pp通过将上下游集中在一起,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供货周期;集中供热和排污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并且产业高度集群也有利于副产品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可以说强势有为的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我国化工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八.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七.png//ppbr//ppbr//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5.工程师红利优势明显 /span/strong/pp09年我刚入行在撰写10年的年度策略报告时,查到的两个数据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pp一是我们每年化工专业毕业生接近40万人,而美国只有3万余人,且很多还是外国留学生;/pp二是我国化工企业的员工薪酬仅为海外的1/10,这些都保证了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到我国化工产业。/pp过去10年,虽然我国新增劳动力下降了40%,但是大学毕业生增长了7倍,科研经费增长了21倍,15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工程师红利已经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支撑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核心竞争力。/pp从研发人员看,14年我国为371万,超过欧美,居全球第一;/pp从研发投入看,15年我国超过1.4万亿,全球占比20%,仅次于美国的28%,但领先于欧盟的19%和日本的10%,/pp如果未来还能以10%的速度增长,2023年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ppbr//pp科技的产出本质上就取决于人才和经费投入,我国人才储量已是全球第一,未来5年投入也将达到全球第一,届时科技增量就有望超过美国,中国制造正转向中国创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九.png//ppbr//pp具体到化工行业,我国化工毕业生人数遥遥领先欧美,过去3年A股全部上市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高达27%,总计230亿元,海外化工50强总计虽有1400亿元,是我们的6倍,但增速仅为5%,远低于我国,两者差距正在大幅收窄。/pp另外海外研发投入以新产品开发为主,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则主要以吸收引进技术和工艺创新为主,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因此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我们突破。/pp曾几何时六氟磷酸锂还可以卖到30万元/吨,随着多氟多等公司研发出同类产品,价格就迅速跌至8万元/吨,我国电解液也从无到有,目前全球占比已超过60%,增速还远高于海外企业。/pp除此以外,我国整个锂电产业链都呈现爆发性增长,/pp正极材料全球占比50%以上,磷酸铁锂居于绝对垄断地位,三元材料虽弱于日韩,也在奋起直追;/pp负极材料只有中日两个玩家,我们还在不断蚕食日本份额;/pp唯一的产业盲点隔膜材料,随着星源材质的上市和沧州明珠的高增长,全球占比也快速提升。/pp除此以外,鼎龙股份在彩色碳粉、康得新在光学膜和碳纤维、万华在HDI、改性MDI、水性涂料等高端聚氨酯领域都在全方位的突破。/ppbr//pp未来随着我国企业盈利的大幅改善,研发投入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回国就业,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未来我们也将不断征服新的技术高地。/ppbr//ppbr//pp我们自古以来注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纪律强,效率高,工作态度端正,可以组织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来高效协同、集约化生产,这也保证了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并在成本竞争层面罕有对手。/pp如果说我国人才上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教育方式过于强调服从而非创新,培养出的人才均值虽高,但方差不大,不利于原创性、突破性的发明,在大的产业变革阶段经常落后于欧美。/pp可目前的形势是,基础科学已经很多年没有大的突破,化工所谓的高端产品也都是几十年前就研发出来的,欧美虽然还居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顶端,但技术进步基本停滞,和我们的差距正在大幅缩小,越来越难保证以绝对优势继续统治全球工业体系。/pp而我们则很擅长对现有技术做改良创新,在应用层面并不逊色于西方,只不过由于晚发展了几十年,积累尚显不足,但这些都可以用时间来弥补。按前文数据线年我国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就将超越全部欧美巨头的总和。这个过程中将不断打破外企存量的技术垄断,并将其拉至成本竞争这个我们最为擅长的领域。/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人口基数优势明显/strong/span/pp我们的市场容量和工程师红利优势,归根到底还是植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越来越复杂,一个独立完整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基数成倍增长。工业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工业国的发展潜力、发展速度以及工业升级速度,小国寡民愈发难以参与这种巨头的竞争。/pp一次工业革命时,比利时4百万人口就能成为列强,霸主英法德的人口级数也只有2千万左右。到了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强国的人口入门条件已提高至5千万人,霸主级则需要亿级人口支撑。因此二战初期,7千万人口的德国可以1个月内就征服4千万人口的法国,但遇到亿级人口的苏联,即使开局同样摧枯拉朽,但苏军还是有能力在损失近3千万人口的情况下,最终取得二战的胜利。这背后除了战略战术以外,更多的还是实力使然。人口8千万左右的德国和日本,纵使倾尽全力也无力构建起完整的军工体系,同时称雄于陆军和海军,自然无力与亿级人口的美苏争夺全球霸权。/ppbr//pp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苏联加东欧不足3亿的人口规模,面对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在人口上不堪重负,只能将有限的劳动力集中于重工业,无力满足和民生更为相关的轻工业和新技术研发,整个工业难于自我升级,没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和美国主导的近10亿人口的国家集团差距越拉越大,民众对自身体制产生怀疑,最终走向了。而美国虽然打赢了冷战,但也无力单独承载日益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制造业不断向海外转移,只保留了部分关键分支,产业空心化明显。/pp目前我国已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仅欠缺部分高端制造业,但欧美这部分就业人数预计不超过1亿人,我们只要几千万人口承接就可以满足自给。届时全球将只有我国具备足够量级的高素质人才向第四代工业革命发起全方位的冲锋,并有望成为最先实现突破的国家。再下一个时代的人口阈值预计要到几十亿的规模,超出了任何主权国家的极限,相应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将沿线待发展国家纳入到我们的产业链中,最终实现中国版共同富裕的“天系”。/p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海外化工竞争优势正在削弱/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br//strong/span/pp近两年我们在研究海外化工产业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11年以后,随着页岩气革命的爆发,北美乙烷价格降至不足1000元/吨,是同时期我国石脑油价格的1/7,毛利率高达50%以上,但新增产能却很有限,而且至今都没有顺利达产。/pp另外今年制冷剂价格大涨,R32从2万元/吨最高涨至10万元/吨,欧洲最大企业Arkema却在如此暴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停产,完美错过本涨。/pp上述现象以国内标准衡量无疑难以理解,但凡存在必有其合理性,这背后其实体现出海外化工有很多结构性问题,其相对我国的竞争优势正在迅速削弱,具体如下。/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低端产能退出造成产业配套困难/strong/span/pp过去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欧美很多中低端产能都选择了退出。但对于化工这种产业链漫长、上下游配套要求很高的行业来说,局部退出也会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pp例如随着欧美印染、电解铝等产能逐步关停,烧碱需求大幅萎缩,再叠加我国PVC海量扩产带来的激烈竞争,欧美氯碱行业出现大规模的退出,坐拥廉价页岩气资源的美国厂商都从5家整合为3家,成本最高的欧洲三大企业更是合并为一家,Arkema也在去年底选择了退出该行业。这就造成其下游制冷剂的原料氯气供应中断,氯气又极难储运,没有上游氯碱配套基本上是无法供应,制冷剂最终只能被迫停产。本土制冷剂产能退出又提升了欧洲冰箱、空调的采购成本,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就如我们前文所说的大是强的基础,欧美产能虽然看似高端,但丧失了中低端产能的原料配套,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多米诺骨牌正一块块被推倒。近年来欧美主流企业不断兼并重组、剥离产能,退守至更高端的领域,我国则大举收购,也证明了攻守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逆转。/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十.jp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北美产能为何不扩产?/span/strong/pp页岩气革命后,北美化工坐拥廉价资源和先进技术,理应成为制造业再工业化的急先锋,可结果是只看到企业盈利改善,却没有看到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令人大失所望。主要原因在于:/pp其一、美国化工产业已经去工业化接近20年,就业机会不断萎缩,年轻人很少报考和学习该专业,存量人员老化,缺乏新鲜血液,虽然页岩气革命给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会,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去承接。据海外报道,连装置安装过程中的高级焊工缺口都达到了30%,更不用说经验要求更高的操作工;/pp其二、北美新建产能需要大量基础设施配套,如港口、管网,铁路等,这在美国无疑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的;/pp其三、美国本身是成熟市场,化工品需求增速很慢,大量扩产必然主要面向出口市场,不确定性也很大。因此廉价资源只改善了盈利,并没有带来产能的大幅扩张。/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3.北美资源优势正在削弱/span/strong/pp展望未来,随着油价暴跌和廉价气头原料出口,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成本优势正在大幅削弱。等热值油气比11年最高达到10倍,但其后油价被腰斩,气价又翻倍,现在已降至2倍左右。而且随着美国丙烷的大量出口,拉低了全球气价,导致其和美国逐步接轨,甚至有时阶段性还低于美国。/pp未来几年美国乙烷和天然气也将大量出口,两者和全球价差有望复制丙烷经验逐渐被填平,美国成本优势还将进一步削弱。/pp更为关键的是,近两年我国在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成本下降速度很快。例如虽然美国气价和电价都很低,但15年最大PVC企业Olin化工的EBIT Margin也只有9.3%,对应净利率为负,对我国西北煤化工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未来如果成本优势再被削弱,美国近几年刚刚有所复苏的石化产业,恐怕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4.海外成本显著高于我国/span/strong/pp近两年我们研究海外公司,最大的感触就是其在同种产品上的成本远超国内企业。/pp例如MDI领域,16年巴斯夫、科思创与万华收入非常接近,相差不到10%,但盈利却只有万华的41%和23%,原因就在于前两者的三费高达19%和17%,而万华仅为6.4%。/pp丙烯酸领域中由于卫星石化与Arkema收入体量不同,我们仅比较EBITDA Margin,分别是19.3%和11.7%,相差也接近一倍。尤其需要指出的Arkema是将丙烯酸及下游涂料做为溶剂板块统一披露,丙烯酸大体占到该板块收入的一半,涂料业务毛利率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远高于丙烯酸,所以两者的真实盈利差距还要更大。/pp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只要海外企业没有技术专利保护,单纯在成本竞争层面,我国的优势是碾压式的。而这背后的原理也不难理解,毕竟欧美已经富裕了几代人,整体生活标准和收入标准太高,自然成本控制就很难做到我国的程度。仅以管理费用为例,欧美企业高管动辄就是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年薪,而我国化企高管连上百万人民币年薪的都不多见,两者在成本上如何竞争?除非海外企业肯将其收入降至与我国同等水平,否则在同类产品上的成本竞争就会一直处于劣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十二.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图十一.png//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海外装置严重老化/strong/span/ppbr//pp近20年海外企业在传统化工领域很少投资,甚至在这几年欧美持续零利率的刺激下,企业也宁可回购股票也不新建产能,03年至今的股票回购金额高达7万亿美元,经济严重脱实向虚,和我国同期的海量产能投放形成了鲜明对比。/pp这也造成了海外产能严重老化,竞争力大幅下滑,像BASF路德维希这种圣殿级的产业基地,都是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40年历史,即使当时的设计理念和装置再先进,和以万华八角工业园为代表的中国最新一代产业基地相比,还是渐成落日黄花,甚至前期还屡屡发生铁路桥坍塌、管网爆炸等严重事故,体现出其竞争力的大幅削弱。/pp而且海外像这样超期服役的产能还有很多,这就像当年的北洋水师,虽然号称远东第一,船龄却比日舰早了整整一代,同等吨位下的主力舰航速和动力仅是后者的60%和40%,最先进的速射炮数量比竟达到97:0,在与我国09年以后才建成的主体产能竞争时,难免会重蹈甲午海战的败局。/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中国化工未来展望/strong/span/pp展望未来,欧洲和日本化工产能居于全球成本曲线的最高水平,在电动车、智能手机等新兴下游领域的发展又落后于我国,其擅长的高端精细化工领域也在坐吃山空,技术上不断被我国突破,未来将呈现持续萎缩状态。/pp例如欧洲明年就将退出120万吨PVC产能,占比20%,日本未来3年也将关停近2千万吨炼油产能。/pp美国虽然依托廉价原料,近两年化工有所起色,但从历史看,任何大国一旦开始去工业化进程,想再重拾工业化都鲜有成功先例,毕竟制造业赚钱太过辛苦,资本一旦习惯了投机的暴利,就很难再“由奢入俭”,更何况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资源即将被全球分享,成本优势正大幅削弱,再次复兴的难度很大。/pp相比之下,我国还处在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历史进程之中,2010年我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截至15年已达到美欧日等西方国家总和的67%。如果未来两者增速差还能维持在6%,则2025年我国就将全面超越所有发达国家工业产值总和。化工作为给工业配套的材料行业,其全球占比也应和整体工业产值匹配,达到50%以上。/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中国化工未来发展两大方向/strong/span/pp我国很多基础大宗品,如三酸两碱等全球占比都超过了50%,增长空间比较有限,未来上游发展方向无疑要在还大量进口的产品中寻找机会。/pp其中16年乙烯和PX的当量进口量分别超过1400万吨和1200万吨,金额都在千亿以上,有待通过未来的新建大炼化和乙烷裂解填补。/pp虽然大石化技术上比较传统,不为资本市场偏爱,但从海外可比经验看,全球化工50强中除杜邦等极少数企业,大都拥有相当体量的炼化产能,如台塑、雪佛龙等更是以炼化业务为主。/pp另外大炼化还提供了三烯三苯等重要石油原料,给了企业相当大的向下延展空间,如陶氏化学、利安德巴塞尔、英力士等都是依托上游炼化成为中游化工产业巨头,因此这个行业是可以产生很多大市值企业的。/pp而且我国绝大多数炼化产能都在中石化手中,新进入企业又都是民营PTA巨头,如果能凭借更为高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将PTA行业的发展历程复制在炼化行业,将有望实现市值的重大飞跃。/ppbr//pp除了上游大炼化以外,未来更大的发展方向无疑就是我国尚未攻克的产业短板和新能源、新材料。从历史经验看,我们每突破一个下游应用,都会给上游产业链中的化工企业带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如伴随着显示面板行业京东方的崛起,康得新等电子化学品企业就获得了快速的成长。/pp未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芯片国产化,与之配套的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封装材料、高纯试剂等行业无疑也会迎来大发展。还有我国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的发展,对碳纤维、聚碳酸酯等高端工程塑料也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pp另外新材料领域的聚苯硫醚、聚酰亚胺我国都还有待突破,新能源领域的各种锂电池、燃料电池材料等未来也存在着爆发性增长的机会。/ppbr//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研发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span/strong/pp过去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式主要以数量型为主,强调成本控制和产业规模,这也成为我们最关注的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这两年的周期性行情还进一步强化了这个选股逻辑。/pp但展望未来,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和发达国家全面比拼品质、比拼研发的阶段。相应这就对企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以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见长的企业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向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这才是未来最重要的选股逻辑!/pp我国化工研发人员数量庞大,水平普遍不逊色于欧美,但薪水却只是其几分之一,这也决定了我国做同样的研发,投入远少于发达国家。其实相比大宗化工品原料高度依赖进口油气,我国在研发投放所需人力资本上的禀赋优势无疑更为突出。而且随着近两年的周期反转,很多化工企业盈利都达到几十亿的规模,未来如果能找到好的产业方向,完全有能力大手笔投入研发,积极推进上下游整合,最终发展成为平台型企业,并冲击世界化工50强。/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中国版世界化工50强/strong/span/ppbr//pp我国已经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在钢铁、水泥、家电、汽车、手机等行业的全球50强中,都有大量的中国企业,但化工行业却只有中石化上榜,这既表明了不足,也代表了巨大的发展空间。/pp16年化工50强最后一名是科莱恩,其收入规模为413亿人民币,今年万华化学前三季度收入已近达到389亿元,全年营收大概率就将冲入全球50强。/pp并且凭借着今年近百亿的巨额盈利,公司未来有几百亿的投资能力用于新项目建设,营收规模还将继续大幅增长。/pp康得新作为国内化工行业市值第二大的企业,一直以3M为对标企业,致力于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在预涂膜、光学膜、柔性材料领域都是国内龙头,并且还在进军裸眼3D、VR显示等新兴领域,集团层面也在大力推进碳纤维项目的商业化,其16年收入为92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过去5年收入和利润的复合增速为43%和81%,如果线亿元以上,大概率也将冲入世界50强,如果以利润衡量其超越所需时间还要更短。/pp荣盛石化作为我国PTA的龙头企业,未来还将通过新建的浙江石化切入上游炼化领域,19年1期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新增收入将达到上千亿元,届时公司也有望冲入全球50强。/pp其实国内正在快速发展的化工企业还有很多,如立志成为全球最大丙烯酸企业并进军乙烷裂解的卫星石化、PTA另三家巨头恒逸石化、恒力石化和桐昆股份,都有望最终进入全球50强俱乐部。/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中国化工未来在品牌和创新/strong/span/pp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规律看,只要政治稳定,30年必有所成、50年则有大治,70年就将进入盛世。/pp从78年改革开放算起,我们已经和平发展了40年,积累了相当的国力,未来配合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程度提升,10年之内就有望在高端制造领域与日本、德国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也将成为全球一流制造的代名词。国内化工在现有绝大多数产品上都有望做到全球规模和效益第一,我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pp20年内如果再依托“一带一路”和军事现代化,构建起人民币主导的全球化金融体系,综合国力将和美国全面接轨,我国制造业也将具备全球性品牌溢价。/pp我国下游消费类化工品,如轮胎、涂料、日化、润滑油等行业将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品牌,有望复制阿克苏、路博润等50强企业当年向全球品牌输出的成功经验。/pp从更长期看,我国将凭借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创新人才集聚,拓展出人类生产力的新边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并推动全球进入下一轮康波繁荣期。/p

  2009年6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意见》围绕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意见。一是增强做好重点产业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二是加大标准研制力度。今后三年,优先安排十大产业重点领域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标准化研究项目。围绕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时调整“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相关内容,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着力加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标准的研制 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着力加强安全、健康、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 围绕开拓市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着力加强服务领域、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研制。三是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工作。将十大重点产业标准化纳入《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适时编制和落实相关的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紧密结合重点产业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快重点产业采标步伐,推进重点产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争取以我为主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将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建立重点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进出口贸易服务。五是推动重点产业标准的实施工作。根据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向,在服务业标准化、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开展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完善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反馈和收集标准实施情况。采取将重点产业标准纳入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多种手段推动重点产业标准实施,为产业振兴提供支撑和服务。六是狠抓落实。各有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树立服务、科学和法治观念,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标准化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8月17日,“第九届岛津化工论坛”在中国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隆重召开,百余位化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现场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化工行业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其发展也与下游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息息相关。近几年,国家不断对化工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化工产业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升级转变,同时带动了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氢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分析检测作为化工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在产业各个环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岛津历来重视化工行业发展,致力于新产品、新应用方案的创新研发,以成套成熟的大项目解决方案、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化工用户的信赖。每年岛津举办化工论坛,与业内专家学者用户共同分享、交流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和经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 胡家祥致辞胡家祥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一年一度的岛津化工论坛,见证了我国能源转型重大战略的实施。如今,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新的挑战。岛津历来重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多年来岛津保障了众多大项目的成功运行。在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岛津丰富的产品线能够为各个研发和质控环节提供所需的专业分析仪器。此外,岛津积极与该领域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合作,解决了众多分析难题,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加深与用户的相互了解,需要更多的交流。此次岛津化工论坛,既邀请了石化领域的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岛津工程师介绍相关硬件软件新方案,尤其是针对能源转型推出的新产品、新应用方案,以及成套成熟的大项目解决方案。通过此次化工论坛的交流,相信彼此间更加了解,为以后展开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胡家祥部长表示,岛津与各位专家用户是同路人、同行人,今天大家汇聚一堂,携手以分析技术助力化工行业蓬勃发展。附件是分析仪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主机的“翅膀”,丰富了仪器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操作便捷性。此次化工论坛上,岛津也隆重推出了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用户需求创新开发的四款气相色谱仪附件新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中心长 国広沖之致辞中心长国広沖之致辞中介绍到,岛津在气相色谱领域深耕多年,自1957年推出岛津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GC-1A以来,到今年已经66年了。在这跨越一个甲子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气相色谱技术的精益求精,使气相色谱分析回归本质,目前岛津气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在全球各行各业的实验室中,成为分析人员爱用的仪器和得力的助手。中心长国広沖之最后说到,希望此次发布的新品,能够成为大家科研和日常分析工作中的好工具和好帮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李长秀致辞李长秀在致辞中回顾了和岛津气相色谱之间的渊源,上学时接触的第一台岛津气相色谱仪GC-9A,其自动化程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工作后一个更深刻的记忆是,1998年当时一项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岛津为此无偿做了很多实验,基于此建立的数据库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了众多用户。最后,李长秀对岛津气相色谱附件新品发布表示祝贺,并期待新产品使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可靠、便捷。新品揭幕(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长秀、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中心长国広沖之)四款新品此次发布的附件新产品分别是高精度气体稀释仪DLTR-2030、增强型柱阀箱STOV-2030、新中心切割单元HTCT-D、高压液体进样阀(侧面安装型) LSV-S,以此致敬岛津气相色谱创新发展66年。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 电子技术开发部部长 江柏村江柏村部长通过开发者专访视频的形式,从开发背景、开发过程、开发感悟和未来期待四个角度详细介绍了本次新品开发背后的故事,同时强调了开发出能够让客户敢用、易用和爱用的产品是开发团队的使命。本次新品开发遵照这一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轻易妥协、不放过每个细节,尽最大可能来完善产品设计。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气相高级产品专员 温焕斌报告题目:以“新”拓新——岛津气相附件新品发布“双碳”政策的深刻影响下,我国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速提高,传统能源/材料格局正快速向石化、煤化、新兴能源、绿色能源多元化方向转变。这些领域有非常多样的、而且特别复杂的样品分析需求。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岛津此次推出的四款气相色谱附件新产品丰富完善了仪器的功能、拓展了应用领域的新边界。高精度气体稀释仪DLTR-2030与Nexis GC-2030联用,可自动完成不同浓度标气的制备,为有限空间拓展更多可能;高压液体进样阀(侧面安装型) LSV-S的双观察窗+可视化+照明功能,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新中心切割单元HTCT-D色谱柱兼容性提升、体积小、安装灵活,提高方法开发的效率;增强型柱阀箱STOV-2030大体积柱阀箱和气相色谱形成双重温区,恒温控制和程序升温,独立控温效率提升。温焕斌在分享过程中特别提到,岛津气相色谱的开发理念是要研制出和家电产品相媲美的产品,现在家电产品越来越智能化、稳定可靠、方便快捷、高效绿色,这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与会者近距离感受新品魅力主题报告本次岛津化工论坛上,多位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既有新形势下石化色谱分析平台构建概况、烯烃原料及聚烯烃树脂质量控制标准解读等综述报告,也有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等新技术新应用进展报告。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李长秀报告题目:新形势下石化色谱分析平台构建和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为了应对石化企业战略转型,石科院从石油炼制、化工、新能源和环保等维度建立了色谱分析平台;并针对当前石化分析难点-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团队建立了多个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报告的最后,李长秀从仪器技术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对石化色谱分析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松报告题目:烯烃原料及聚烯烃树脂质量控制标准化工行业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工艺不断出新、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杂质对质控影响极大,因此新工艺对杂质要求越来越高。报告中,陈松对聚合级烯烃原料杂质的控制指标及相关质量标准、聚烯烃树脂VOC产生原因/溯源/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万华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剖析&核磁模块经理 杨洗报告题目: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已经成为解决分析中疑难杂症的特种手段,是日常分析工作中非常依赖的一种测试手段。报告中,杨洗介绍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进展;特别介绍了在岛津GCMS平台上的科研成果实际案例,充分体现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价值以及对岛津气质产品的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的认可。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杨孟智报告题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电转换是目前氢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氢气品质直接影响燃料电池高性能、长周期的运行,而检测技术是准确可靠地获取氢气品质数据的技术基础。报告中,杨孟智介绍了石科院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中痕量杂质开发的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情况,分享了目前燃料电池用氢气国标建立的最新进展。岛津1875年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求科学技术创新。1957年推出岛津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1970年推出岛津第一台GCMS,1978年岛津自制出液相色谱仪,1988年研发出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质谱仪等等。其丰富的产品线、创新的技术与应用方案助力了石油化工分析技术的开始发展。此次化工论坛,岛津来自分析中心、市场部、创新中心等部门的工程师们分别介绍了色谱、质谱、试验机、信息化等产品技术及最新综合解决方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分析中心 化工应用经理 彭树红报告题目:岛津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助力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 信息化产品专员 张武昶报告题目:岛津助力化工实验室信息化转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 试验机产品专员 陈颖报告题目:岛津试验机在石化行业的力学测试解决方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创新中心 应用工程师 汤博崇报告题目: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 质谱产品专员 王子君报告题目:质谱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与会者合影通过不断的累积和提升,岛津化工论坛致力为化工行业的分析专家搭建了一个氛围热烈、交流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分享、交流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分享合作成果,为推动化工分析检测行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8月17日,“第九届岛津化工论坛”在中国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隆重召开,百余位化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现场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化工行业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其发展也与下游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息息相关。近几年,国家不断对化工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化工产业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升级转变,同时带动了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氢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分析检测作为化工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在产业各个环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岛津历来重视化工行业发展,致力于新产品、新应用方案的创新研发,以成套成熟的大项目解决方案、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化工用户的信赖。每年岛津举办化工论坛,与业内专家学者用户共同分享、交流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和经验。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 胡家祥致辞胡家祥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一年一度的岛津化工论坛,见证了我国能源转型重大战略的实施。如今,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新的挑战。岛津历来重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多年来岛津保障了众多大项目的成功运行。在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岛津丰富的产品线能够为各个研发和质控环节提供所需的专业分析仪器。此外,岛津积极与该领域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合作,解决了众多分析难题,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加深与用户的相互了解,需要更多的交流。此次岛津化工论坛,既邀请了石化领域的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岛津工程师介绍相关硬件软件新方案,尤其是针对能源转型推出的新产品、新应用方案,以及成套成熟的大项目解决方案。通过此次化工论坛的交流,相信彼此间更加了解,为以后展开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胡家祥部长表示,岛津与各位专家用户是同路人、同行人,今天大家汇聚一堂,携手以分析技术助力化工行业蓬勃发展。附件是分析仪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主机的“翅膀”,丰富了仪器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操作便捷性。此次化工论坛上,岛津也隆重推出了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用户需求创新开发的四款气相色谱仪附件新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中心长 国広沖之致辞中心长国広沖之致辞中介绍到,岛津在气相色谱领域深耕多年,自1957年推出岛津商用气相色谱仪GC-1A以来,到今年已经66年了。在这跨越一个甲子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气相色谱技术的精益求精,使气相色谱分析回归本质,目前岛津气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在全球各行各业的实验室中,成为分析人员爱用的仪器和得力的助手。中心长国広沖之最后说到,希望此次发布的新品,能够成为大家科研和日常分析工作中的好工具和好帮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李长秀致辞李长秀在致辞中回顾了和岛津气相色谱之间的渊源,上学时接触的岛津气相色谱仪GC-9A,其自动化程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工作后一个更深刻的记忆是,1998年当时一项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岛津应用中心为此无偿做了很多试验,基于此建立的数据库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了众多用户。最后,李长秀对岛津公司气相色谱附件新品发布表示祝贺,并期待新产品使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可靠、便捷。新品揭幕(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长秀、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中心长国広沖之)四款新品此次发布的附件新产品分别是高精度气体稀释仪DLTR-2030、增强型柱阀箱STOV-2030、新中心切割单元HTCT-D、高压液体进样阀(侧面安装型) LSV-S,以此致敬岛津气相色谱创新发展66年。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开发中心(RDC) 电子技术开发部部长 江柏村江柏村部长通过开发者专访视频的形式,从开发背景、开发过程、开发感悟和未来期待四个角度详细介绍了本次新品开发背后的故事,同时强调了开发出能够让客户敢用、易用和爱用的产品是开发团队的使命。本次新品开发遵照这一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轻易妥协、不放过每个细节,尽最大可能来完善产品设计。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气相高级产品专员 温焕斌报告题目:以“新”拓新——岛津气相附件新品发布“双碳”政策的深刻影响下,我国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速提高,传统能源/材料格局正快速向石化、煤化、新兴能源、绿色能源多元化方向转变。这些领域有非常多样的、而且特别复杂的样品分析需求。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岛津此次推出的四款气相色谱附件新产品丰富完善了仪器的功能、拓展了应用领域的新边界。高精度气体稀释仪DLTR-2030与Nexis GC-2030联用,可自动完成不同浓度标气的制备,为有限空间拓展更多可能;高压液体进样阀(侧面安装型) LSV-S的双观察窗+可视化+照明功能,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新中心切割单元HTCT-D色谱柱兼容性提升、体积小、安装灵活,提高方法开发的效率;增强型柱阀箱STOV-2030大体积柱阀箱和气相色谱形成双重温区,恒温控制和程序升温,独立控温效率提升。温焕斌在分享过程中特别提到,岛津气相色谱的开发理念是要研制出和家电产品相媲美的产品,现在家电产品越来越智能化、稳定可靠、方便快捷、高效绿色,这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与会者近距离感受新品魅力本次岛津化工论坛上,多位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既有新形势下石化色谱分析平台构建概况、烯烃原料及聚烯烃树脂质量控制标准解读等综述报告博鱼在线官网,也有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等新技术新应用进展报告。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李长秀报告题目:新形势下石化色谱分析平台构建和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为了应对石化企业战略转型,石科院从石油炼制、化工、新能源和环保等维度建立了色谱分析平台;并针对当前石化分析难点-轻质石油馏分芳烃分析,团队建立了多个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报告的最后,李长秀从仪器技术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对石化色谱分析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松报告题目:烯烃原料及聚烯烃树脂质量控制标准化工行业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工艺不断出新、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杂质对质控影响极大,因此新工艺对杂质要求越来越高。报告中,陈松对聚合级烯烃原料杂质的控制指标及相关质量标准、聚烯烃树脂VOC产生原因/溯源/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万华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剖析&核磁模块经理 杨洗报告题目: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已经成为解决分析中疑难杂症的特种手段,是日常分析工作中非常依赖的一种测试手段。报告中,杨洗介绍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进展;特别介绍了在岛津GCMS平台上的科研成果实际案例,充分体现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价值以及对岛津气质产品的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的认可。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杨孟智报告题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电转换是目前氢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氢气品质直接影响燃料电池高性能、长周期的运行,而检测技术是准确可靠地获取氢气品质数据的技术基础。报告中,杨孟智介绍了石科院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中痕量杂质开发的成套检测技术及应用情况,分享了目前燃料电池用氢气国标建立的最新进展。岛津1875年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求科学技术创新。1957年推出岛津商用气相色谱仪,1970年推出GCMS,1978年岛津自制出液相色谱仪,1988年研发出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质谱仪等等。其丰富的产品线、创新的技术与应用方案助力了石油化工分析技术的开始发展。此次化工论坛,岛津来自分析中心、市场部、创新中心等部门的工程师们分别介绍了色谱、质谱、试验机、信息化等产品技术及岛津最新综合解决方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 彭树红报告题目:岛津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助力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张武昶报告题目:岛津助力化工实验室信息化转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陈颖报告题目:岛津试验机在石化行业的力学测试解决方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创新中心 汤博崇报告题目: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王子君报告题目:质谱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与会者合影通过不断的累积和提升,岛津化工论坛致力为化工行业的分析专家搭建了一个氛围热烈、交流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分享、交流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分享合作成果,为推动化工分析检测行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今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制订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的重大举措。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理应发挥加快产业调整和振兴的积极作用。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发挥标准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就加强十大重点产业标准化工作做出部署,本文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摘编。加大标准研制3个力度根据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要求,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立足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加大标准研制的工作力度,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和技术水平。一、突出标准研制工作重点。围绕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时调整“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相关内容,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着力加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标准的研制 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着力加强安全、健康、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 围绕开拓市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着力加强服务领域、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研制。二、优先安排重点产业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在今后三年中,大力支持重点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优先将十大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列入年度标准化工作要点,作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标准化研究项目等立项依据 并根据重点产业规划实施进展,及时调整标准化工作重点。三、适时启动标准制修订快速程序和标准快速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快速程序和标准快速应急机制,及时满足重点产业的标准化需求。加强标准化发展3大规划按照科学、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工作,加快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一、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化战略研究。将十大重点产业标准化纳入《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明确重点产业标准化发展方向,从战略层面推进重点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二、加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将十大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和协调性,完善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做到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之间的协调互补 加快完善以重点产品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的研制 按照重点产业区域优化布局,围绕产业配套体系,推进区域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标准化水平。三、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启动《高新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划》、《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抓好《2008-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部分工业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和《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 做好《2005-2007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工作。根据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适时编制和落实相关的标准化发展规划。国际标准化3项工作紧密结合重点产业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加快重点产业采标步伐。对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尽快采用和转化,优先立项 国家标准复审、修订时,应考虑采用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鼓励采标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申报制定为国家标准。二、推进重点产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博鱼在线官网。在国际标准化专家培养、国际国外标准跟踪和比对研究、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争取以我为主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将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支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增加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三、建立重点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密切跟踪我国重点产业产品出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等要求的变化,建立和完善重点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研究评议体系,对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发布预警,加快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进出口贸易服务。强化标准实施3个重点推动重点产业标准的实施工作,增强标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一、组织重点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根据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向,在服务业标准化、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引导示范企业完善标准体系,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开展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加强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研。